為何要抽針? 怎抽比較好?

抽針的原因及歷史發展


完成乳房造影後,當醫生在X光影像上發現有可疑病變的時候,就可能需要進行抽針切片檢查(下稱抽針)。

抽針是抽取乳房組織,並送去化驗,這步驟能有效地確定是否有病變以及病變的種類。 那為何不一開始就抽針呢?

因為需要進行乳房造影取得X光影像,才能知道疑似病變的位置;亦因為抽針有出血風險,屬於入侵性的檢查,醫生只會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才會施行。

以往未有抽針技術時,只能以外科手術形式,切開乳房取出組織。 但若取出組織化驗後,發現有病變需要切除,則需再進行一次外科手術,即進行共2次的外科手術。 及後出現抽針技術,亦因抽針傷口比外科手術小得多,成本也低很多,所以被大部份機構採用;病人也不需要進行不必要的外科手術去確認病變及種類。

Hookwire_photo_01_e37e57a2c1.webp

但初代的抽針方法依賴2D超聲波及2D乳房造影等平面影像,再由醫生憑影像及經驗推斷病灶的正確位置,徒手把帶鈎鋼絲(hook wire)放置在病灶內,再進行抽針步驟;而帶鈎鋼絲會有一部分外露於皮膚外(如圖1)。如抽取組織化驗後,確定需要切除,外科醫生就會根據帶鈎鋼絲的位置進行切除手術。不難想像,這種方法有可能出現位置上的誤差,定位未必準確;亦有可能因為病灶定位不準確,沒有抽到可疑病灶內的組織,造成誤判。

隨後發展出由3D乳房造影導引的抽針,3D立體影像能準確呈現病灶的位置,再由造影系統導引進行抽針程序,對準病灶位置,自然能準確地抽取可疑組織。

關於抽針(切片檢查)種類參考: https://www.breastcancer.care/breast-cancer-screening/biopsy

值得一提的最新技術—「真空抽針立體定位切片」:

在乳房造影機導引下,以真空技術把組織吸入切片槽中,不但定位準確,相比細針及粗針,這種真空技術取樣更多更完整。它亦可像外科開刀般將腫瘤大部份取出。

抽針很痛?很怕抽針? 有沒有方法可以讓過程舒適一點? 下一篇章,我們為大家介紹抽針界的「躺平主義」。